摘要: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传音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四个主要部分。目前中国有近3000家助听器专卖店和近1000家以医院为中心的助听器验配中心,这些专业验配机构已经成为中国推广助听器的主要渠道。2022年我国助听器整体产量约为2796.1万个,市场需求量约为1499.8万个。

一、定义及分类

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主要由传声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四部分组成,是一个有助于听力残疾者改善听觉障碍,进而提高与他人会话交际能力的工具、设备、装置和仪器等。

助听器产品细分

二、行业政策

整体看来,我国对儿童听力残疾的帮扶措施较为完善,但社会对于其他人群,尤其是老年听力问题的重视程度却并不高。过去20年来,我国对听损患者的政策补贴集中在儿童领域,这或许系由于学龄前儿童(0-6岁)的听损问题具有较强的可干预性,尽早地采取措施可以取得较好地预后效果。但近年随着我国及全球老龄化进程加速,且研究表明听力损失可能造成老年性抑郁、极大的增加患者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率,影响生命质量,针对老年人群听损问题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近10年内,我国残疾人康复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和覆盖面逐渐全面,已初步形成服务网络。

助听器行业相关政策

三、发展历程

我国助听器产业总体起步晚于欧美发达国家,但发展速度较快。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助听器潜在市场,虽起步晚于欧美,但在患者数量、验配服务点数量和销售数量上潜力大,这也引得全球助听器品牌均先后进入我国市场,带动了我国助听器行业的发展。

我国助听器行业发展历程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助听器的制造需要深厚的声学、电子和工程知识,而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优势。这包括了对数字信号处理、降噪技术和智能连接性的不断创新。此外,近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助听器装备不断涌现,不断拓宽应用领域。新进入企业较难在短时期内掌握关键技术,顺应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因此存在着明显的技术壁垒。

2、法律合要求的壁垒

医疗器械相关的法规对助听器行业提出了高要求。各国卫生机构和监管机构规定了严格的制造、质量控制和产品认证标准,确保助听器在医疗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种合规要求需要公司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产品研发、测试和认证,这对新进入者而言是显著的壁垒。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助听器的智能化程度提高,涉及到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法规也成为一项挑战。合规性要求公司确保患者的医疗数据得到妥善处理,符合数据隐私法规,这增加了企业在技术开发和数据管理方面的法规合规成本。

3、品牌壁垒

助听器是听力障碍病人必不可少的基础设备,具备高性能指标、质量稳定的产品对于听力障碍人士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行业品牌往往需要在可靠的产品质量、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售后服务等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沉淀与积累,而一旦建立起品牌知名度与口碑,客户粘性也相应较高,这也对拟进入助听器行业的企业形成了品牌壁垒。

4、人才壁垒

助听器生产过程中涉及零部件的设计加工、软件产品的开发、核心模块的装配、零部件及整机设备的调试等复杂工序,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从业经验均有较高的标准与要求。此外,随着前沿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行业新技术的开发引入,行业研发人员还需具备较强的敏锐度,积极引入新技术,开发符合助听器行业发展特征的新产品、新技术路线;销售人员除掌握基本的销售策略外,还需对产品的性能与应用市场具有全方位的了解,以提出更具定制化特性的销售策略。对于新进入的企业而言,难以在短期内建立起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人才梯队,行业人才壁垒较高。

五、产业链

助听器产业链由上游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商,如芯片供应商,中游的助听器生产销售公司,以及下游的听力服务机构组成。也有一部分直接通过线上或零售渠道抵达终端消费者。当前,国内上游市场的主要问题是对芯片等核心元器件的高度依赖于进口。下游市场则主要包括助听器的销售渠道,销售渠道构成了助听器重要的验配服务环节,与其他家用医疗器械不同,助听器的非标准化程度较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验配,我国的助听器销售渠道主要包括医院、私营验配中心、药店,以及电子商务等线上购物渠道。

六、行业现状

助听器的基本结构包括传音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四个主要部分。目前中国有近3000家助听器专卖店和近1000家以医院为中心的助听器验配中心,这些专业验配机构已经成为中国推广助听器的主要渠道。2022年我国助听器整体产量约为2796.1万个,市场需求量约为1499.8万个。

随着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布局的加强以及自有品牌生产能力的提升,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助听器出货市场,出货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国内助听器产业整体研发、创新能力的增强,我国助听器产业在中高端产品市场或将取得一定的突破。优异的性价比将取代单纯的价格优势,我国助听器产业出口明朗,2022年我国助听器出口量约为1431.8万个,进口量约为135.5万个。

2015-2022年中国助听器发展现状

七、发展因素

1、年龄为首要致病因素,老龄化驱动行业发展

年龄是导致听力损失的重要诱因之一,老年听力障碍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基数庞大、发病隐匿、康复率低,助听器是最为有效的干预手段。WHO指出年龄相关听力损失,将是导致未来20年成人听力损失的发病率持续升高的最主要原因;同时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老年性耳聋已占据我国听力残疾致残原因的首位,占比达到51.61%。随着老龄化进程的逐步深入,未来听损人群将进一步扩大,WHO预测至2050年,听损患者的人数可能会增加1.5倍以上。未来随着老年化日益加重,老年人比例不断上升对助听器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2、渗透率低,提升空间广阔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听力损失的认知仍有待加强,大部分患者在出现听力问题后不会马上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全球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国助听器渗透率不足5%,远低于发达国家。传统助听器价格昂贵、验配渠道覆盖率低、身心上佩戴的不适感为听力损失患者主要的痛点。未来随着听力健康教育的普及、患者消费水平的提升和补贴政策的推行,预计渗透率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3、OTC市场开放,挖掘潜在群体

OTC助听器即为非处方、非验配式助听器,是指可以通过线上、零售药店、商超等途径销售,无需处方或者执业专业人士的评估与参与的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美国率先开放OTC市场,其主要目的便是为广大患者提供低价、便捷的普惠化产品,增加助听器产品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未来随着OTC市场的开放,助听器可以以更低价、更普遍的模式进入消费者视野,需求有望爆发,助听器覆盖率将进一步提升。

4、政策端发力,补贴政策助推需求提升

近年各地区残联陆续颁布助听器适配补贴政策,相关补贴不仅可以有效减轻听障人群购买助听器的成本、提升其购买意愿,也能为听障人群树立正确的使用辅助器具的观念和意识提供引导,加强了听力健康教育的普及,提升公众对听力健康的关注度,两方面作用能够有效刺激助听器产品的市场需求。

未来随着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基础机构完善,我国助听器佩戴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八、竞争格局

我国助听器行业起步较晚,市场格局与全球助听器市场格局大致相同:我国90%左右的市场份额被国际五大听力集团占领,它们主打高端数字机和定制机型,以线下专业验配销售模式为主,产品价格较高,通常价格在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剩下10%的市场份额,由我国中小企业瓜分,主要销售中端、低端机型产品为主,主打非验配模式,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第一梯队为五大听力集团:进入市场最早,其技术成熟、质量稳定、品牌影响力最强,在国内建有生产工厂,渠道布局均已完善,综合竞争实力强;第二梯队起步较早,已具备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本土助听器品牌。大部分主打性价比,以中端(中高/中低)产品为主,渠道也多采取线上电商,注重研发与品牌建设,但由于发展历史较短等原因,技术实力与品牌力仍与国际五巨头存在差距;第三梯队为国内大量小型的助听器厂家,主要生产模拟助听器和低端数字助听器为主,技术含量低,但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消费能力低下群体的需求。

助听器行业竞争格局

九、发展趋势

1、助听器的OTC化

传统的助听器销售以线下专卖店销售为主,由专业验配师根据听力障碍者的听力损失状态和自我需求,使用专业的助听器选配设备,帮助听障者选择适合个体的助听器,并为听障者后期使用助听器与康复提供解决方案。听障者在购买助听器后可根据需要在线下专卖店进行助听器的维修和日常保养。由于复杂的听力服务流程、高昂的价格导致轻度听力损失人群的助听器佩戴率极低。随着听力障碍人士自主购买意识的增强及非传统渠道销售助听器模式的深化,我国及全球其他地区也将进一步打破原有的线下验配助听器的固有商业模式,形成新的线上销售渠道或线下直销渠道,有利于听障者更为便捷地获取助听器,并降低佩戴者的经济压力。助听器销售网络的扩大也将带动配套服务的发展,例如APP自我检测、远程验配等模式的兴起。

2、远程验配服务的推广和客户健康数据的收集

与传统的定点验配模式相比,远程验配技术可以突破空间、时间和人员等的限制,通过远程服务平台与大数据系统,基于无线技术实现手机与助听器的数据传输,利用智能手机实现验配师远程对用户的辅听设备进行调试,基本覆盖了验配所需要的必要流程步骤,为距离较远、交通不便、行动不便等人群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验配方案。同时通过远程验配获取的用户信息和数据可以为用户建立一对一的用户健康数据档案,通过监测用户的健康数据指导用户关注听力健康与保养并及时就医。

3、小型化+智能化,复合属性增强

历史上助听器一直朝着小型化发展,目前正在经历智能化变革。自20世纪以来,助听器一直致力于小型化的发展,随着技术路径的进步,助听器经历了多个技术形态,逐步具备了小型化的能力。由最初无法携带的大型扩音器,逐步演化为盒式、后到耳背式(BTE)、耳内式(ITE)、耳道式(ITC)甚至深耳道式等(CIC),现今最小型化的助听器可达到外观完全隐蔽的效果,其外形愈加美观、使用也更加便捷,极大的增强了部分患者的使用意愿。另外由于助听器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助听器产品的功能获得了极大丰富。一方面,随着助听器产品芯片、算法等技术的进步,助听器除了作为听力障碍康复设备,满足基本的声音放大需求外,为了达到更好的助听效果,还具备了记忆能力、重新编码能力等多种功能,甚至可实现抗噪、声源定向定位、音质定位等类耳蜗性能;另一方面,由于现代智能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助听器本身可通过互联网与其他智能电子终端设备互联,实现数据互通及多场景的应用,并可增加测试耳温、心率等辅助功能。

助听器行业发展趋势

声明:如果您在下载时遇到问题,或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请通过邮件datastudy.org@outlook.com或客服微信lsy552277li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并作平台维护、下架、删除等处理。 书云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数研咨询 » 助听器 - 产业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