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 - 产业百科
摘要:叉车作为一种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物品进行装卸、短距离运输、摆放的各类轮式搬运车辆,被广泛应用于仓库、机场、港口、工厂车间、配送中心等,是托盘运输、集装箱运输中必不可少的设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业化程度持续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总量也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为工业车辆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2023年我国叉车销量达到117.37万台,同比增长11.99%。
一、定义及分类
叉车作为一种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物品进行装卸、短距离运输、摆放的各类轮式搬运车辆,被广泛应用于仓库、机场、港口、工厂车间、配送中心等场景,是托盘运输、集装箱运输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叉车产品可以分为电动叉车和内燃叉车两大类,从具体细分品种来看,电动叉车主要包含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Ⅰ类)、电动乘驾式仓储叉车(Ⅱ类)、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Ⅲ类),内燃叉车主要是内燃平衡重式叉车(Ⅳ类、Ⅴ类)。近年来,随着国内消费需求不断升级,能源革命和低碳环保理念持续深化,工业车辆领域也开始加速进入电动化时代,推动我国传统叉车行业转型升级。
二、商业模式
1、采购模式
定制化采购和标准化采购相结合的模式是叉车企业常见的一类采购模式,其中定制化采购的原材料包括充电器、控制器、电机、变速箱、液压站、油缸等,由企业根据产品和工艺的需求进行设计并由供应商按图纸和设计要求提供。标准化采购的原材料包括钢材、轮胎、其他标准零部件等。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和合格供应商签订框架性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日常采购以采购订单的模式。
2、生产模式
叉车企业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企业制造中心会根据客户订单和销售预测,制定详细的滚动生产计划,以保证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同时,企业根据行业以及长期生产销售的经验,并结合生产能力和库存情况,对部分常规产品进行少量备货,针对特殊时期和节假日,如春节等,会在此之前备货,以缓解节假日后开工订单量积累带来的生产压力,助力企业正常有序的经营和发展。
3、销售模式
叉车企业的销售模式一般分为经销模式和直销模式。经销模式下,企业与经销商直接发生业务往来,由经销商依托其自身渠道开拓终端市场,并就近向用户提供及时、专业的售后服务。直销模式分为自主品牌销售和OEM/ODM销售,自主品牌销售模式下,企业通过网站平台运营、线上销售平台、招投标等方式开展业务;OEM/ODM模式下,企业与国际知名工业车辆企业合作,根据客户自身业务需求提供相关产品。
4、研发模式
技术研发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叉车企业重视基础技术和产品工艺的研发,通过密切跟踪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并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积极开发适用于叉车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保证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布局适应行业的发展。同时,企业还积极与外部优秀技术团队交流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和工艺的研发,并应用于产品中,推动叉车产品持续优化创新。
三、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叉车行业进行产业宏观规划方面的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制定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行业体制改革、促进行业技术发展等宏观管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拟订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等宏观管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叉车行业进行产品生产、质量方面的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依据行业标准对叉车行业进行质量监督。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属的全国工业车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土方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负责制定和修订叉车行业相关标准。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是叉车行业的全国性自律性组织,对行业进行技术标准、行业推广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负责叉车行业产业及市场研究、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推动行业对外交流等工作。
2、国家层面相关政策
近年来,随着企业持续加大叉车技术研发,叉车产品种类持续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加快推动叉车产业发展,国家和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叉车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如2024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共同印发《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入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实现工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质量联动发展。
物流行业作为叉车产业的重要应用领域,国家和政府也积极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推动物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叉车产业的市场需求。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工业设计和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仓储物流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在政策的稳步落实下,工程机械和物流行业的营商环境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为叉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良环境,强有力地提振叉车制造厂商的发展信心。
3、地方层面相关政策
电动化是叉车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动叉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发展,各地政府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2023年8月,广东省广州市发布《关于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推动氢燃料电池等在仓储、港口等领域的应用。2023年9月,浙江省发布《浙江省推动新能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年)》,明确提出要加大氢能叉车等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加大老旧柴油叉车淘汰替换力度。产业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近年来地方政府部门鼓励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大力支持机动工业车辆向电动化方向发展,将为行业内优秀的电动叉车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行业壁垒
1、技术研发壁垒
叉车行业产品和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其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工艺改进涉及的专业面广、技术性强、工作量大,需要熟知各类产品的关键性能,并通过实践积累丰富的专业经验,具有较高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壁垒。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一般难以在短期内掌握相关的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亦较难在短期内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因此本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壁垒。
2、生产规模壁垒
叉车行业规模效应较明显,行业内龙头企业与供应商一般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有效提升产品的成本优势。同时,叉车行业下游分布十分广泛,产品差异化较大,因而要求叉车企业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完善产品结构以满足客户需求并形成稳定的品牌口碑和客户资源。此外,规模较小的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因此,新进入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成本、规模方面的优势,较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3、企业品牌壁垒
行业知名企业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凭借稳定的销售服务网络、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较高的质量控制能力,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等优势在行业内树立了自身优势品牌地位,获得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对于新进入的企业来说,品牌认知度是赢得市场的重要因素,树立客户对其品牌的认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时间积累,因此,行业存在较高的品牌壁垒。
4、销售渠道壁垒
行业内主要企业通过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销售,主要销售客户包括经销商、制造企业以及贸易商。企业在建立与完善销售服务网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开发、管理和维护直销客户,还需要在境内外以开发经销商的形式拓展销售渠道。经过多年的发展,行业内优势企业通常具有多元化销售渠道、丰富的销售经验、创新的销售理念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此外,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更需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敏感度的支撑。对于潜在的新进入者而言,难以在短期内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因此行业具有一定的销售渠道壁垒。
五、发展历程
我国叉车工业发展起步较晚,自1950年以来,我国开始投入叉车产业的研发和生产,在经过长时间的外资主导、自主研发、国产替代后,我国叉车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产品种类持续丰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近年来,在政策和技术的双轮驱动下,国内叉车制造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其中电动化作为叉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符合当前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趋势,对“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叉车电动化发展有利于促进行业产品结构多元化,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技术逐渐成熟,电动叉车应用场景将持续扩宽,市场空间广阔。
六、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叉车主要原材料包括钢材、发电机、锂电池相关材料、电机等以及配套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波动情况对本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
叉车行业的中游主要是叉车整车制造环节。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叉车不断涌现,包括电动叉车、内燃叉车、仓储叉车等。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共同推动下,叉车制造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积极探索电动叉车、智能叉车、无人驾驶叉车等新型叉车的研发和应用,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叉车行业的下游分布十分广泛,涵盖交通物流、房屋建筑、能源电力、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批发零售等众多领域。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影响叉车行业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长,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带动物流快递等行业发展,使得下游领域对于机动工业车辆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稳步增长,未来叉车的市场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杭叉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叉车研发制造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叉车、无人驾驶叉车、仓储车等工业车辆、高空作业车辆、整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积极布局智能物流领域,同时还包括产品配件的销售、租赁、生产再制造等环节在内的工业车辆后市场业务。
近年来,杭叉集团持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力度,积极推动新兴产品研发,产品逐步突破吨位、行驶速度、连续工作时长等瓶颈,可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对内燃叉车进行替代,并成功交付客户。如2023年7月26日,杭叉锂电高压叉车正式交付和鼎铜业投入使用,车型有3.5吨、5吨和10吨,产品获得客户的肯定和认可,进一步推动杭叉集团高质量经营和发展。从研发费用来看,2018-2022年,杭叉集团的研发费用保持高增速的增长态势,2023年在市场环境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下,研发费用实现进一步提升,2023年1-9月杭叉集团研发费用共计5.37亿元,同比增长15.98%。
(2)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力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叉车行业的重点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工业车辆、智慧物流、相关产业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作,以及产品配件服务、车辆租赁、生产再制造等后市场业务。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安徽合力构建了多元化的产品矩阵,销售产品系列包括2000多种型号、510多类产品,产品覆盖电动工业车辆、智能物流系统、工作装置、特种车辆等多个领域,为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不同生态的用户提供高效的产品和方案。
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安徽合力积极发展电商平台、融资租赁、车辆租赁等业务,进一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推动叉车产品产销量稳步增长,助力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提升。2022年受市场需求减少、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叉车产品的产销量出现下降,同比分别下降了8.1%、5.09%。2023年以来,安徽合力积极优化和调整自身经营战略,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15%,保持稳步发展态势。
七、行业现状
2023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平稳复苏,叉车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各类产品产销量稳步提升。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我国叉车行业主要制造企业的销量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叉车销量达到117.37万台,同比增长11.99%,同比增速较2022年出现大幅提升;其中12月份叉车销量共计9.97万台,同比增长31%。一方面,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将有力地带动各类叉车产品需求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贸易的加速恢复,港口、工厂、配送中心等地的货物运输需求持续提升,叉车产品需求也随之恢复增长。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叉车企业持续优化产品性能和质量,叉车产品的实用性和易用性不断增强,进一步刺激市场的新购需求和更新需求。
八、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物流业企稳向好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维持高景气度,整体来看我国工业物流需求平稳增长,进口物流需求增势良好,从而为广泛应用于物流行业的叉车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预计,2023年我国物流业迎来恢复性增长,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达350万亿元,我国仍然是全球需求规模最大的物流市场。作为提高物流搬运效率的重要设备,随着物流效率提升需求愈发强烈,我国机动工业车辆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海外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叉车行业优势企业在生产制造技术、整车质量性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行业出口规模不断增长。我国叉车出口的主要市场是欧洲、美洲等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与其他国际品牌的叉车相比,我国电动叉车的性价比优势突出,未来我国电动叉车海外市场的发展空间较大,市场竞争力将不断增强。
(3)产业集群效应稳步释放
叉车行业已经形成了以安徽合力、杭叉集团等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其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品牌合作等方式,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安徽合力、杭叉集团等大型企业作为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也能够依托大企业的资源和品牌优势,专注于自身的专业领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不利因素
(1)规模扩大导致的管理风险
近年来,随着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全新布局,企业的业务规模不断增长,必然带来了企业资产规模、人员规模快速扩大,在此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未来企业在机制建立、战略规划、组织设计、运营管理、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如果企业未能及时调整经营观念和管理手段,将面临企业规模扩张所带来的管理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叉车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叉车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再加上有其他工程机械品牌纷纷进入叉车领域,企业面临更大竞争压力。叉车行业近年来开始出现分化,传统内燃叉车销量持续调整,电动叉车销量保持增长态势,电动类车辆及仓储叉车的销量比重不断上升,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市场需求及产品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必须在优势产品上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并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否则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3)全球经济环境动荡
国际大环境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全球通货通胀日益严重,地域冲突持续进行等因素都会导致全球和区域经济运行面临不确定性,从而造成国内外市场对物流装备需求低迷,再加上国际营商环境如关税等因素有可能发生变化,极有可能会对企业的出口业务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国内外的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密不可分。
九、竞争格局
我国叉车行业市场集中度高,总体上呈现出“双寡头”竞争格局,安徽合力和杭叉集团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引领着行业的转型和发展。从细分领域来看,以安徽合力、杭叉集团为代表的企业占据了内燃叉车和部分电动叉车的主要市场份额,处于主导地位,但在锂电池叉车市场,中力股份、诺力股份等企业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总体来看,安徽合力、杭叉集团凭借其强劲的资金规模、先进的生产技术、完善的销售体系,在行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部分中小企业如中力股份、诺力股份等专注于细分领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未来,随着行业的发展,头部企业加速产品电动化转型升级,产品性能和质量持续提升,有望带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行业格局不断优化。
十、发展趋势
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各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现阶段,政府积极引导智能仓储、智能工厂、智能物流、工业物联网等两化融合产业稳健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场景持续丰富,AGV无人叉车等产品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多。目前部分电动叉车代理商已开始在AGV叉车领域进行积极研发和改造,进一步促进电动叉车智能化发展。
与传统的内燃叉车相比,电动叉车在经济性等方面更为突出,发展优势明显。近年来,随着我国锂电技术逐渐成熟,电动叉车竞争力稳步增强,在市场中的销量占比明显提升。随着电动叉车产业技术的迭代和升级,其应用领域也在持续拓宽,持续向农业、港口、机场等领域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