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用疫苗 - 产业百科
摘要:兽用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动物传染病的生物制品,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疫苗主要用于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并诱导产生免疫记忆。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兽用疫苗行业销售额约为142.45亿元,较2021年同比下降1.8%。细分市场结构方面,我国兽用疫苗主要以猪用疫苗和禽用疫苗为主,二者市场占比合计达80%以上。
一、定义及分类
兽用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动物传染病的生物制品,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疫苗主要用于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并诱导产生免疫记忆。兽用疫苗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是否灭活,可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按照抗原的种类和数量,可分为单价疫苗、多价疫苗和多联疫苗;按照适用的动物类型,可分为猪用疫苗、禽用疫苗、牛羊用疫苗、水产疫苗等。
二、行业政策
动物疫苗属于兽药范畴,兽药也称为动物保健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一般可分类为兽用生物制品和化学药品。兽药产业是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鼓励支持兽药产业健康发展,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先后出台了多项重要产业政策,对优化兽药产业结构、提高兽药质量、丰富产品种类、完善监管体系、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行业风险
1、产业政策变动的风险
兽用疫苗属于医药制造业中的兽用生物制品制造行业,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实施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和依法治疫防控战略,不断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根据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强制免疫计划,并根据计划对各类重大疫病进行强制免疫。国家自2004年开始先后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动物疫病列入强制免疫范围,由政府采购并组织分发进行强制免疫,费用由中央和地方财政负担。若国家强制免疫相关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将可能对行业内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研发风险
由于动物疫苗研发需经历实验室研究、中试生产、临床试验申请与实施、新兽药证书申请注册、产品评审和复核等多个步骤,具有投入大、周期长等特点,而动物疫病病毒(菌)又变异较快,因此,兽用疫苗企业新产品研发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新产品研发失败,企业则可能面临丧失目前技术领先优势及市场地位。
3、产品质量风险
动物疫苗防疫效果直接关系到动物疫病的控制、畜牧业的安全生产及人类健康,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为保证兽用疫苗产品质量,行业内企业已建立起了符合兽药GMP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采购、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兽用疫苗企业从事兽用生物制品生产多年,主要产品在历年中监所产品质量会检、抽检中表现稳定。但如果质量管理工作因人为或其他原因出现纰漏,企业可能声誉受损、面临巨额索赔,甚至受到行政主管部门处罚,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
4、市场波动风险
兽用疫苗行业与其下游行业畜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扩大内需和城市统筹发展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家畜、家禽消费需求继续保持刚性增长,带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基于畜禽养殖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模式转变、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不断提高、相关立法日趋严格、技术革新带来额外的市场扩容等因素,动物疫苗市场快速增长。然而,若出现宏观经济波动、重大疫情爆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人民消费习惯变化等情况,将会直接或间接导致畜禽价格下降,畜、禽饲养量减少,从而对动物疫苗的销售产生影响,使行业内相关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四、产业链
兽用疫苗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环节,主要包括种蛋、血清、化学试剂、培养基等,原材料来源广泛,容易从相关原辅料供应厂家获得,且原辅料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相对较低,加之动物疫苗行业利润率较高,因此原辅材料价格波动对企业利润影响较小;中游为兽用疫苗生产供应环节;下游主要用于政府动物防控单位、家禽养殖、家畜养殖、宠物等领域。下游畜牧业及宠物行业景气程度与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密切相关,畜牧业的规模、发展状况等因素决定了兽用疫苗的需求量。
五、行业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我国的养殖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家禽家畜的存栏量整体也是不断在增加,我国对疫情防控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加上国家加大防疫投入,实行强制免疫制度,促进我国兽用疫苗市场步入成长期,2020年以后国内兽用疫苗行业规模较疫情前有所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兽用疫苗行业销售额约为142.45亿元,较2021年同比下降1.8%。细分市场结构方面,我国兽用疫苗主要以猪用疫苗和禽用疫苗为主,二者市场占比合计达80%以上。
六、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全面推进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控,加速行业聚合
农业农村部于2022年9月印发了《全国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规划(2022—2030年)》,落实国家“人病兽防、关口前移”的重要指示,健全完善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体制机制,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同时,2023年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发布了《兽药质量监督抽查检验管理办法》《2023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农业农村部开展“规范畜禽养殖用药专项整治行动”。生物安全防控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实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完善畜间人兽共患病防治配套规章、应急预案和技术标准规范等举措,以及养殖行业集中度、集约化、规模化的不断提升,对动保企业提出更高要求,促使兽用疫苗及兽药行业进一步规范,加快行业聚合。
(2)宠物医药行业规模扩张,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根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及消费市场规模呈现双增长态势,2022年宠物消费市场规模为2706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宠物医疗市场规模占比29.1%;2022年城镇犬猫合计数量为1.17亿只,同比增长3.7%,其中犬5119万只,同比下降5.7%,猫6536万只,同比增长12.6%。快速增长的宠物医药需求与国产药品供给之间仍存在不平衡,我国宠物医药行业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受进口产品主导。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多条宠物药品相关标准,针对新药研发时间无法满足现有宠物药品需求的现象,出台了放宽部分宠物药品注册的要求、加速人用化学药品转宠用等政策大力推进国产宠物药品的上市,国内宠物医药市场国产替代的空间巨大。
(3)畜牧业大力发展增加了疫苗需求,新版GMP重塑行业格局
在国家宏观经济平稳高效发展下,庞大的人口规模和人均肉类消费量的增长直接影响禽畜养殖模式,促进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以加快禽畜产品供应的安全性和充足性。我国猪及家禽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是现今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养殖企业的规模越大,承担的风险就越大,相应的社会责任感也会越强,就会更加注重所养殖动物的健康保障。大型养殖企业对兽药产品的依存度较强,一般会选用安全、高效的高端兽药产品。随着新版兽药GMP的逐步实施,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进而推动有技术和资金优势的动保企业健康发展。新版兽药GMP实施加速了兽药行业规范化,重塑了兽药行业竞争格局,有效提升行业集中度。
2、不利因素
(1)行业内企业整体研发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兽用疫苗产品的研发水平相对落后,创新能力较弱。研究开发的新疫苗大多为仿制品或者工艺改进产品,技术含量低,很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兽用疫苗新产品的研发多数是兽用疫苗企业通过与国内各大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研发而成。与国外同行业企业相比,国内兽用疫苗企业在自主研发方面的投入较少,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2)行业规范和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兽用生物制品产品技术难度大、生产工艺复杂,每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进而影响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但近来监督抽检结果仍有不合格现象。另外,由于假劣疫苗的存在,将影响行业整体信誉和新产品的推广,给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
(3)散户养殖占比持续下降,市场不景气进一步压缩兽用疫苗企业价格空间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主要服务猪、牛、羊、鸡等畜禽的养殖,因此与养殖业的发展以及动物疫病的发病情况息息相关。近年来,养殖结构最大的变化就是规模养殖企业在行业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小型养殖户的数量急剧减少,这就意味着在养殖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养殖户的数量在大幅减少,规模养殖企业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叠加环保、“限抗”等政策因素和“非洲猪瘟”的影响,给动保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2023年上半年,由于生猪产能充裕,市场供应处于近年来高位,使得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多数养殖企业面临亏损,进一步压缩了上游企业的价格空间。
七、竞争格局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兽药行业起步较晚,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但随着国家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养殖防疫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内兽药行业发展迅速,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从兽用疫苗领域来看,近年来兽用疫苗企业毛利率持续提升,如瑞普生物其兽用生物制品业务毛利率从2017年的56.03%增长到2021年的63.74%,随着企业兽用生物制品毛利率的不断增长,将会吸引多方企业入局,进而导致市场竞争加剧。目前,我国兽用疫苗行业重点企业有瑞普生物、生物股份、普莱柯、海利生物、科前生物、永顺生物等。
八、发展趋势
疫苗免疫是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策略之一,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及养殖企业和养殖用户的观念转变,促使我国兽用疫苗行业保持较高的发展态势。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应用,以及我国兽用疫苗行业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多联多价疫苗成为研发创新的大趋势。此外,基因工程疫苗和新型疾病产品研发同样成为未来行业发展方向。